Jellycat年賺20億比Labubu賺更多!1原因風靡世界變「公仔帝國」
近年來一款來自英國的毛公仔品牌Jellycat,悄悄地在全球掀起一股炫風,無論是在精品百貨、社交媒體,還是明星的私下分享中,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這些「長眼睛的蔬菜水果」、「有手有腳的甜點」以及「呆萌又療癒的小動物」究竟有何魔力,讓全球消費者為之瘋狂呢?
Jellycat風靡全球年收20億 揭爆紅背後秘密!
根據財報,Jellycat 2023年營收高達2億英鎊(約20億港元),較過往增長37%,稅前盈利更達6721萬英鎊(約6.6億港元),連續多年維持驚人的增長幅度。Jellycat究竟如何從一個小眾品牌,變成席捲全球的「夢幻收藏品」?


Jellycat憑頂級材質+極致可愛設計成為全球最受歡迎毛公仔
Jellycat創立於1999年,最初的市場定位是嬰兒安撫玩偶,採用超柔軟的短絨毛設計,確保安全又舒適。然而,品牌的設計師將腦洞開到極致,為玩偶賦予更多趣味性,例如牛油果、馬卡龍、拉麵、吐司等「食物造型」的公仔,甚至還有各種動物與植物,這種獨特風格迅速擄獲全球消費者的心。

此外,Jellycat以「高端玩具」自居,不僅設計精緻,每年還會推出兩次新系列,確保市場的新鮮感。許多經典款甚至「限量生產」,當角色宣布「退休」後,二手市場價格暴漲,例如原價200多港元的「傷心水煮蛋」,現今轉售價格已突破1,000港元,成功製造搶購熱潮。

社交媒體加持Jellycat成為全球現象級品牌!
Jellycat的成功,絕對少不了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。從Instagram到TikTok,再到小紅書,無數消費者紛紛拍攝「開箱影片」、「角色故事」,甚至為公仔創造「人設」,這些真實的消費者分享讓Jellycat迅速在全球竄紅。


此外,許多明星與KOL也愛上這款療癒公仔,例如BLACKPINK成員Jisoo、Rosé、(G)I-DLE雨琦等韓國女星,皆曾公開展示自己的Jellycat收藏,進一步帶動品牌話題熱度。


Jellycat快閃店、咖啡廳引爆話題
Jellycat不只是賣公仔,近年來更進一步拓展「體驗式零售」,讓品牌變得更具故事性與趣味性。例如在英國、巴黎、紐約、上海等地陸續開設的「Jellycat CAFÉ」,不提供真正的食物,而是讓顧客「點餐」毛公仔,透過店員的互動,打造出充滿儀式感的購物體驗。

顧客可以點選「馬卡龍玩偶」,店員還會問「需要加鮮奶油嗎?」,並模仿動作將「空氣鮮奶油」擠在馬卡龍公仔上,最後將它們裝入甜點外賣盒中,讓每個玩偶都像剛剛出爐的法式糕點,超高的創意與趣味性吸引了大量粉絲朝聖。這樣的創新零售模式,不僅製造社群媒體話題,還進一步強化Jellycat的品牌價值,讓「買公仔」這件事變得更有儀式感。

Jellycat給予情緒價值成最大關鍵!
當代社會壓力大,許多人尋找能夠帶來安全感與情感寄託的物品,而Jellycat正好完美滿足了這種需求。它不只是「毛公仔」,而是一種陪伴,許多消費者甚至會為自己的Jellycat玩偶取名字、拍攝日常照片,甚至帶它們旅行。

這種「情感依附」使Jellycat成功突破年齡界限,不再只是兒童專屬的玩偶,而成為成年人的「心靈慰藉品」。這也讓Jellycat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,保持穩定的增長,甚至帶動「治癒系經濟」的發展。

Jellycat vs. LABUBU誰更紅?
不少人會拿Jellycat與Popmart的LABUBU作比較。Popmart 2023年營收雖然達到282億港元,但LABUBU這款IP的總收入約為3.9億港元,遠遠落後於Jellycat的20億港元營收。然而,兩者的經營模式不同。LABUBU依賴盲盒經濟與潮流公仔市場,而Jellycat則更專注於「情緒價值」,許多粉絲購買Jellycat不只是為了收藏,而是為了療癒自我。這也解釋了為何Jellycat能夠持續熱銷,成為全球各大精品百貨的搶手品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