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for depression : 家庭醫生也可醫!

網誌

上回說到看Counsellor的經歷,有讀者說跟我的情況一樣,是靠什麼走過。我只能說,是三件事:心理輔導、看醫生,以及最重要的,是我的信仰。今日想說說我是我如何踏出看醫生的一步。

一路看Counsellor,情緒處於憤怒、傷心、無力等的狀態,其實每一次去看counsellor也很花力,花力去從心底找出一些事來。雖然問題在哪裡一路上不斷浮面,但那花力的過程,加上抑鬱症的症狀,的確令我很疲累⋯⋯哭也要花力吧。

我自決定自己去看輔導員,已經知道自己是有情緒病,不過要切切實實去看醫生,經由醫生口中去確診「我・有・抑・鬱・症」,卻沒有這麼易。本來我很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刻服,一起床不開心就去運動,找甜的吃,找很多事想填滿,找很多事來做⋯⋯就是沒有好好休息。當時有一位在我生命中「路過」的牧師,他有輔導經驗,知道我的情況,在電話中問我:「你有沒有打算去看醫生?」我斬釘切鐵的說:「無。」

不少人對政府的「精神科」也了解不多,心裡會產生一種恐懼。也不想「入精神科」。也很怕「會很依賴藥物」。怕「吃了就一生一世要靠它」。

捱了一段日子,身體及精神上也很痛苦,終於有一天,我這個天天找事幹的人,一早起來看著天花,竟然什・麼・也・不・想・做。這令我想起當時的精神支柱之一Sammi。之前讀她的自傳《值得》,想起她七天不沖涼⋯⋯心想,我是不是真真正正面對它了?

之後,又跟哭著牧師講電話,他問我: 「Manda,你是不是好難接受自己有抑鬱症?」

我聽到抑鬱症三個字,又哭崩了⋯⋯

「抑鬱症的英文是depression,在耶穌裡,這不過是個人生的低谷吧。」牧師道。

「吓?咁咋?」是這句話: 人生低谷,令我能夠接受自己有抑鬱症。因為在那個時候,沒有人可以告訴我,我的病將變成如何。我不知自己有沒有康復的能力。每天都突然好驚慌。曾經一天晚上跟老公在家看電視,我連有丁點的恐怖場面也不能看,他幫我不停轉台,最終只停在體育台XP

接受了,就去找醫生。經過不同的查詢,原來:

政府部門看醫生:

好處:收費平,因是專科部門,收症多,斷症準
缺點:十分繁忙,處理個案時間較少。

私家醫生:
好處:醫生有更多時間處理個案
缺點:收費較貴,不少都要過千元

但後來,最終我是決定在家庭醫生看症,原來因為現在情緒病太普遍,所以家庭醫生也可以醫情緒病,而因對方對於你的家庭病史更熟悉,所以斷症更方便。本身有點擔心專科藥費,後來三個月才二百多的藥費!

我服用的藥物是血清素,其實在香蕉、蘆筍中也有血清素,首個星期吃藥三天,全身乏力,完全不想吃東西,是副作用。連走進廚房拿碗粥都無力,那周老公請假在家照顧我,還要餵食,真係辛苦晒。在服藥的第三天,我是完全的無力,那時我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叫「荒漠甘泉」的iPhone App,是讓在患難中人看的小經文及文章。

記得那一天的文章是說:戴德生先生在病重床上時,聖經無力睇,詩歌無力唱,禱都無力祈⋯⋯可緣做什麼呢?答案是:在神的愛裡休息。

人生最難的事情,就是接受。當接受了,就容易很多。

接受自己是個病人,好好休息,是我一直沒有做的。由那天起,藥力發揮作用,我就一路好番囉。

接受的下一步,就是Live with it。當接受了自己不完美,接受了有些事情是一輩子的放在你身邊,(我現在因家事擔心時,也會收緊呼吸),不過不當它是病徵,而是個提醒:「喂,緊張咗喇,放鬆D啦!」可能也不是壞事呢!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