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「我是誰」

網誌

再一次參加了十天內觀修習課程,除了這次的地點有所不同(在波蘭的湖區),當中的時間表及課程內容並無兩樣,然而體會更深。內觀是一種如實地觀察身心的方法,表面上,就是在坐禪,但是整個內在其實正不斷地在高度集中的情況下,去觀察身體、感覺及心思的實際狀態,從而親自體驗到一切乃無常:生起、轉化、滅去。

身、受、想
不少修習者,在初次修習時便可親身經驗到,人的身體、感受及思想從無休止地互為影響。例如被蚊叮了感到癢(身)而生厭惡感(受),再自行觀察到「皮膚因為癢而生厭」(想)。
由此可見,思想其實被受各種經驗左右。有時候,我們會誤以為一個念頭的出現乃獨立事件,但深入觀察後,其實不難發現,任何念頭都跟過去經驗或想法互相糾纏。

我觀故我(不)在
思想既然不是獨立產物,那笛卡兒的「我思故我在」便難以成立。那究竟什麼東西可以代表「我」呢?
遵照內觀的方法進行練習,「我」最終才不至於只能處於有與無的疊加態,情況有如量子力學理論中的薛定諤貓(Schrödinger’s Cat):當貓兒處於封閉盒子之中,觀察者只有在打開盒子的時候,才會知道貓是生是死。

尋尋覓覓
對我來說,內觀就好比跟自己玩捉迷藏,從不斷地觀察身受想去尋找「我」,盒子尚未打開,有我及無我仍然處於疊加態,然而在尋覓「我」的期間,卻有很多疑惑得到了解決。

常言道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。如實地自我觀察,就是一場找尋人生意義的實驗,身心的領會,絕不能在任何書本之中得到。還未經驗過內觀的有緣人,只花個十天去體會一下吧,別錯失良機啊。

**伸延閱讀:十天內觀體現實相「我」不是一條鹹魚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