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」不是一條鹹魚

網誌

承接上一篇文章《尋找「我是誰」》,可推論既然思想不代表我,種種因思想而生成的產物,也不能代表我。那麼,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分爭,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
試試由觀察者的角度,把身、受、想的概念套入案例中:
A出身在獨裁政權的國家,幼年目睹(身)母親被處決,憤怒及悲傷之餘,因無法改變現實而產生對命運的無力感(受),長大後從不同途徑得悉可以藉革命而改變世界(身、受、想),令他立志要成為革命人士(想)。
B同樣出身在獨裁政權的國家,少年時目睹(身)作為商人的父親被革命人士毆打至死,憤怒及悲傷之餘,因無法改變現實而產生無力感(受),後來得悉該革命人士被處決,發現原來可以藉著打擊革命人士而改變世界(身、受、想),令他立志要成為軍人(想)。

A及B繼而成為了敵對者,即使他們有著類似的經驗(都已成無法改變的現實),及相同的使命:改變世界。

作為觀察者,可見A及B沒有誰比較慘,亦沒有誰比較壞,也不見誰的使命比較偉大,他們都是被身受想支配著的人,就如每一個人。
作為人,其實往往要接受很多無法改變的事實,有人因而做了一條鹹魚,有人為了打破這種對命運的無力感,而積極地想改變世界,但怎樣又可以真正代表「我」地作出改變呢?

再回說A及B的故事,A成了革命人士後殺死了很多的官員及商人,B成了軍人而處決了很多革命人士。A及B的行為造就了很多跟A及B有類似經驗的人,然後他們都很想改變世界,但世界絲毫沒有改變。

直至,有一位跟A及B有類似經驗的人成為了觀察者:他看見了其實A及B沒有誰比較慘,亦沒有誰比較壞,也不見誰的使命比較偉大,他們都是被身受想支配著的人,就如每一個人。
由此,有一個我放下了,同時有一個同理心出現了。

內觀的練習,其實不止於尋找個人的人生意義。到了第十天,當修習者能夠體現平等心的時候,自我放下,同理心出現,老師便會教授慈心冥想(Metta Meditation)。下一篇,再加以說明什麼是慈心冥想及這種冥想法跟內觀的關係。

**伸延閱讀:尋找「我是誰」十天內觀體現實相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