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微」瑜伽

網誌


早前接受《Metropop》雜誌訪問,問及「微」與瑜伽的關係。– 389期封面故事

在我而言,瑜伽動作不流於表面,每一呼一吸、每細小移動,都講求專注,愈是專注,愈能感受到身體微細的震動,好像波頻一樣,彷彿在聆聽身體的聲音。

記得在印度進修時,老師讓我整堂以布蒙眼,那時候,用不上生理上的眼睛,而「真正的眼睛」就好像生長在身體每一個部份上、每一個毛孔裏,讓我能「看見」身體每一個「微」反應。這個經驗,可幫助我更了解自身,及至在教班時,可以更真確地為同學形容每一個動作所帶來的反應。現在,當自己在家練習時,亦不時閉上雙眼去「看」不同形態的自己,從而「看」不同學生有機會所感受到的每一個「微」反應。

每一個人的身體構造亦不一樣,因此不同人做同一動作所出現的形態有機會不同,那並不一定是做錯了,所以在教學時,我需要了解每一個學生不一樣的的「微」結構,及觀察他們的「微」反應(動作上,例如有沒有縮膊、陀背?表情上,例如微笑、苦笑?等)。在課堂上,即使自己在DEMO動作的時候,我亦盡量一眼關七,留意同學們的反應。我喜歡教授小班,因為可保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顧及到大家的需要。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