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眼 雞眼

雞眼成因、症狀、治療及預防一覽!夏天高發季最易中招!附雞眼、繭、疣分別

女性健康

雞眼|走路時,不知你有時會否感到腳底有像壓到異物般疼痛?脫開鞋子一看,竟發現腳底出現一顆或一整片腫脹的硬皮,中央還有半透明小圓點,這很可能是雞眼的徵兆!許多人誤以為雞眼會自行痊癒,卻發現疼痛隨著行走加劇,影響日常生活。此外,雞眼、繭與病毒疣症狀相似,但成因與治療方式截然不同,用錯方法醫分分鐘愈醫愈嚴重!今次《MORE》將分享雞眼的形成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,並拆解雞眼、繭與病毒疣三者區別,幫助你有效地擺脫腳底疼痛,恢復行走舒適!

雞眼成因、症狀、治療及預防一覽目錄

延伸閱讀:
HPV感染原因、症狀、迷思一文睇清!性行為才會感染HPV?接種疫苗5大好處
去黑頭粉刺方法簡單有效!10秒區分黑頭類型 3步去黑頭收毛孔

回到目錄

雞眼是什麼?雞眼成因、症狀

雞眼(Corns)是因局部皮膚長期受到擠壓和摩擦,導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繭,常見於足部特定受壓部位。雞眼呈圓錐形,中央有一個半透明或白色的硬核,形狀酷似雞的眼睛,因此得名。當雞眼的核心深嵌入真皮層,壓迫神經末梢時,行走或受壓會引起明顯疼痛。雞眼多因穿著過緊、過窄或不合腳的鞋子,或足部骨骼異常、走路姿勢不良所致。雞眼與病毒疣不同,病毒疣由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引起,具傳染性且表面較粗糙,中央無半透明點。雞眼則不會傳染,治療通常以減少摩擦、使用去角質藥物或冷凍療法為主。

雞眼 雞眼大小約如黃豆,略微突出於皮膚表面,中間帶有半透明的小圓點,形似雞眼,因此得名。(圖片來源:RED@手足問題護理)
雞眼大小約如黃豆,略微突出於皮膚表面,中間帶有半透明的小圓點,形似雞眼,因此得名。(圖片來源:RED@手足問題護理)

長雞眼的4大類主要成因:

  1. 穿著高跟鞋或過緊鞋子:高跟鞋或鞋子過緊會使足底反覆摩擦,導致皮膚角質層增厚,長期下來容易形成雞眼。
  2. 足部前側關節突出:隨著年齡增長,足部軟組織老化萎縮,前側關節凸出,穿鞋行走時腳底反覆受壓摩擦,增加雞眼風險。
  3.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:此類患者常有腳趾變形、拇指外翻等問題,造成足底受力不均,容易長雞眼。
  4. 走路姿勢不良:如重心前傾、內八字或外八字走路方式,會使腳底局部受力過大,促使雞眼生成。

回到目錄

雞眼常長在哪兒?

雞眼常見於手部和腳底,尤其容易出現在腳底、趾背、趾間、小趾外側、大拇趾以及蹠骨突出部位。當雞眼形成時,皮膚會出現一個硬塊,中央帶有半透明的小圓點,形似眼珠。隨著雞眼逐漸變大,厚度和硬度增加,按壓時會引發疼痛,且走路時疼痛感會更加明顯。

雞眼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為什麼夏季是雞眼高發季節?

夏季是雞眼高發的季節,主要原因與氣候炎熱及穿著習慣有關。炎熱天氣使人容易出汗,腳部濕潤,增加皮膚與鞋子之間的摩擦和壓迫,促使角質層增厚形成雞眼。此外,夏季人們常穿著涼鞋或高跟鞋,這類鞋款往往無法均勻分散足部壓力,特別是鞋頭過窄或鞋底過硬,容易集中壓迫腳趾和足底前部,增加雞眼形成的風險。長時間站立、行走或走路姿勢不良,也會導致局部受力不均,進一步促使雞眼生成。因此,夏季應注意選擇合腳且透氣的鞋子,保持腳部乾爽,減少摩擦與壓迫,以預防雞眼的發生。

雞眼 炎熱出汗,雨季潮濕,加上不透氣的鞋子,很容易誘發雞眼生成!(圖片來源:Canva)
炎熱出汗,雨季潮濕,加上不透氣的鞋子,很容易誘發雞眼生成!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如何區分雞眼、繭、病毒疣?

雞眼、繭和病毒疣雖然都會出現在手腳部位,且表面常呈現硬化,但三者有明顯不同。雞眼是因局部皮膚長期受到摩擦和壓迫,導致角質層增厚,形成中央有硬核的圓錐狀硬塊,通常伴隨疼痛感;繭則是皮膚對持續壓力的自然反應,形成較大且扁平的角質增生,一般無明顯不適;病毒疣則由人類乳突病毒(HPV)感染引起,表面粗糙且可能有黑點,具傳染性,且疼痛感較雞眼和繭明顯。了解三者差異,有助於正確判斷與治療。

雞眼 雞眼、繭、病毒疣(圖片來源:MORE製圖)
雞眼、繭、病毒疣(圖片來源:MORE製圖)
項目 雞眼 病毒疣
成因 長期摩擦、壓迫所致,常見於穿著不合腳或過緊鞋子,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者 患處長期受壓迫和摩擦,導致皮膚增生、增厚所引起的局部扁平角質增生,一般無明顯不適 由人類乳突病毒(HPV)感染引起,經由皮膚微小破損感染
形狀 圓錐形硬塊,基底部在皮膚表面,尖端向內 邊界不明顯,患處面積較大,表面較硬且粗糙 圓形或橢圓形硬塊,表面粗糙不平,常伴有高低不一的棘狀突起
顏色 淡黃或深黃色 呈黃或淺灰色 膚色、灰黃或污灰色,中心可能有黑點
分布 腳底摩擦或受壓部位,如腳趾間、足跟、足底前部 常生長於手指、手掌、腳跟、腳趾等部位 可出現在足底任何部位,尤以受壓部位如腳跟、腳趾下方常見
數量 多為單個出現 同時在身體多個地方出現 可單個或多個聚集出現
症狀 按壓時疼痛,行走時加劇 一般無明顯不適,皮膚變厚變硬 可能疼痛,表面有小黑點,易傳染

回到目錄

雞眼治療4招

雞眼的治療方法多樣,主要目的是軟化並去除增厚的角質,減輕疼痛與不適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:

雞眼治療方法|1.藥物治療

使用含水楊酸的藥膏、藥水或雞眼貼布,能軟化角質,促進雞眼脫落,適合初期或輕微雞眼患者。使用前應先浸泡腳部使皮膚軟化,並避免過度削除皮膚以免感染。

雞眼 使用雞眼貼布,促進雞眼脫落。(圖片來源:Canva)
使用雞眼貼布,促進雞眼脫落。(圖片來源:Canva)

雞眼治療方法|2.冷凍療法

利用液態氮對雞眼組織進行冷凍,使病變組織壞死脫落,通常需多次治療,效果較快,但可能有短暫不適感。

雞眼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雞眼治療方法|3.激光治療

以二氧化碳激光精準去除雞眼組織,安全快捷,復發率低,適合較嚴重或反覆發作的雞眼。

雞眼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雞眼治療方法|4.外科手術

對於嚴重且反覆發作的雞眼,可能需局部麻醉下切除雞眼組織,手術後需注意傷口護理。

雞眼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雞眼預防方法

雞眼的預防方法包括穿著合腳且透氣的鞋子,避免鞋子過緊或過鬆,減少腳部摩擦和壓迫。使用鞋墊或護墊可以有效分散壓力,減少局部受力過大。保持足部乾爽,避免長時間潮濕,有助防止皮膚軟化和受損。定期修剪指甲,避免指甲過長引起局部壓迫和摩擦。此外,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姿勢不良,保持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。若出現雞眼紅腫、感染或有糖尿病、血液循環不良等情況,應及早就醫,避免病情惡化。這些日常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雞眼復發風險。

雞眼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雞眼是如何形成的?

雞眼主要是因為腳部皮膚長期受到摩擦和壓迫,導致局部角質層增厚並形成圓錐狀硬塊。常見原因包括穿著不合腳或過緊的鞋子、足部骨骼異常、走路姿勢不良等,這些因素使皮膚受力不均,促使雞眼生成。

雞眼應該如何治療?

輕微雞眼可透過日常護理如溫水浸泡、使用含水楊酸的藥膏或雞眼貼布軟化角質。較嚴重者可接受液態氮冷凍療法、激光治療或外科手術切除。治療同時應穿著合腳鞋子並減少摩擦,以防復發。如雞眼伴隨感染或糖尿病患者,應及早就醫。

撰文:Echo Cheung圖片來源:RED@手足問題護理、Canva、MORE製圖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