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 – 二十四節氣|中醫:養生宜防寒養腎 必飲黃蓍燉栗子 益氣健脾
小雪(11月22日)是第二十個節氣,是寒潮和冷空氣活動頻率較高的節氣。隨著冬季來臨,氣候漸冷,此時香港平均溫度約21度,開始感受到明顯的涼意,天氣亦比較乾燥。適當調節日常起居生活,有助於身體更好地適應氣候轉變。看看德善堂註冊中醫師陳宇傑與大家分享3大注意事項及2款養生湯水吧!
撰文:註冊中醫師陳宇傑@德善堂|圖片來源:新傳媒照片庫、Photo-Ac|編輯:Ellie
小雪( 二十四節氣)宜顧護陽氣 防寒養腎
顧護陽氣,抵禦外寒
冬季陽氣潛藏,陰氣漸盛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,人體受外界寒氣影響,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、心腦血管疾病、及各種關節病症等。此時應早入睡並待天亮後再起床,不要熬夜,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,有利於陽氣潛藏,陰精積蓄,預防疾病發生。
此外,適當曬太陽有助人體的陽氣升發,有壯陽氣、溫經脈的作用,有助禦寒。做好腳部保暖,亦可用溫熱水洗腳,促進血液循環。

改善環境,調節情緒
小雪之時,人體陽氣處於收藏狀態,陽氣宣發不利,容易使人情緒低落,故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,儘量使工作環境或家居充滿亮光,有助調節情緒,減輕或消除憂鬱感。適量的戶外活動、多聽節奏輕快的音樂亦有一定幫助。

飲食調養
小雪時節,飲食重在「防寒養腎」,可適當進食溫補而相對平和之品,例如雞肉、豬肉、核桃、腰果、栗子、黑芝麻等。進補之餘亦要講究平衡,冬季天氣寒冷,人體腸胃內卻容易生熱,加上活動較少及進補,內熱容易積聚。正所謂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」,此時進食蘿蔔,具有清熱化痰、消積除脹之功,可平衡內熱。

以下食療亦可適時進食:
【黃蓍燉栗子】
1-2人份量
材料:黃蓍5錢、栗子4兩、杞子3錢、淮山5錢、瘦肉4兩
功效:益氣健脾,補益肝腎
做法:
1. 所有材料洗淨,栗子去殼去皮;
2. 所有材料放入燉盅,加3碗清水,隔水燉4小時;
3. 加適量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

【靈芝南杏糊】
1-2人份量
材料:白米5錢、靈芝3錢、南杏3錢、冰糖5錢
功效:養心健脾
做法:
1. 南杏、白米洗淨,浸泡2小時;
2. 南杏、白米用攪拌機攪碎;
3. 靈芝洗淨加5碗水,小火煮至2碗,倒出藥液;
4. 將南杏、白米碎加入靈芝湯內,小火煮10分鐘,冰糖調味即可。


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
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
(圖片來源:德善堂)
延伸閱讀:13款增強免疫力甜品 潤肺滋陰、健脾祛濕消腫 必飲紅豆香芋水、西米露芋頭腐竹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