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生菌功效 益生菌功效

益生菌功效|醫生教4招如何選購適合的益生菌

女性健康

益生菌功效在改善腸胃健康方面非常顯著。常常聽說腸胃道不適時,吃益生菌可以改善症狀。益生菌保健品在市場上非常流行,但你知道益生菌的種類繁多嗎?有些益生菌可以治療過敏,有些則能調理腸胃。這次,台灣外科醫生蕭慕琦將與大家分享益生菌的種類及挑選方法,讓你能選購適合自己的益生菌,調理好健康的身體。

益生菌功效目錄

延伸閱讀:
益生菌推薦2025|8款人氣產品推薦及消委會建議
乳酪什麼時候吃?抓準腸胃的「黃金時間」一天吃這個份量吃極不胖不是夢!

回到目錄

益生菌功效|依照需求選擇適合的益生菌株

購買益生菌時,一定要挑選有明確標示菌株編號的產品,因為菌株編號就像益生菌的身分證,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保健功效。如果產品只有標示菌種而沒有標示菌株編號,那麼它的標示還不夠詳細。

大家可以根據這些編號,找到最符合健康需求的菌株。涵蓋範圍較大的「菌種」只能概括,但不具有一個機能方向的參考價值。所以若要了解真正的益生菌功效,需要知道的是菌株名而非菌種名。

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見的機能益生菌株比較:

菌種 英文 常見機能性菌株及其機能
嗜酸乳桿菌(A菌)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:提升保護力
植物乳桿菌(LP菌)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:紓壓放鬆、幫助入睡 K21:促進新陳代謝 K37:提升保護力
副乾酪乳桿菌(LP菌)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PS23:幫助思緒清晰 IMC502:私密保養 K47:提升保護力 LP33:調整體質
鼠李糖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CRL1505:提升保護力 LGG:調整體質 IMC501:私密保養 SP1:淨妍調理
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 A17:調整體質
加氏乳桿菌 Lactobacillus gasseri KM97:私密保養 C23:調節生理機能
龍根菌(B菌)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:順暢保健
益生菌功效 (圖片來源:illustAC)
(圖片來源:illustAC)

iTRIAL積分賞2024|上傳收據賺分換禮物

  • 上載一張美妝護膚收據即可獲得50美賞分
  • 可上載超過一張收據
  • 必須先成為iTRIAL會員
  • 豐富美妝產品及服務體驗等你換領
立即上載

資料由客戶提供

回到目錄

益生菌功效|益生菌數目

菌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,即便益生菌是好菌,它還是菌,還是有可能會造成腸胃不適,所以不能亂挑。而且每一種菌有適合它的菌數量,所以在挑菌種、菌株時,要注意菌數量與菌株的搭配是不是合適的。總得而言,一天的益生菌基本上不要超過三百億菌數,太多菌數對人體來講也未必是一個好的做法。

回到目錄

益生菌功效|溫度

益生菌畢竟是細菌,所以我們要在適當的溫度保存。最好是常溫25度左右,有些人會因為夏天太熱而選擇冷藏,但是其實有些菌株不太需要這樣子的情況。基本上常溫上就可以保存了,這樣也比較方便。

益生菌功效 (圖片來源:illustAC)
(圖片來源:illustAC)

回到目錄

益生菌功效|留意成分表前三項

目前市面上益生菌的劑型五花八門:錠劑、膠囊、粉包、果凍劑型。挑選益生菌是最好優先挑選粉包劑型,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益生菌本體。但是目前市面上許多的益生菌粉包跟一些果凍劑型有很多的陷阱,往往吃進去的是各種添加劑、糖分多於益生菌。建議大家購買前看看益生菌產品的成分標示,食品標示的優先順序跟這個食品添加量成正比。所以標示越前面的,表示它的成分含量越多;如果標示越後面的,就表示含量就越少。建議大家挑選益生菌產品時,優先挑選成分表前三項大多數都是有效成分的配方,這樣子裡面的添加劑才比較少。建議優先挑選半乳寡糖為主的益生菌產品,它本身的養菌效果會比較好,而且還有其他的一些保健效果。

回到目錄

益生菌功效|4大易致腸胃不適地雷食物

另外,大家也要注意一些食物不要過度攝取,以免影響消化道,導致腸胃不適。

  1. 過鹹:鈉太多會影響到腸胃道水分的平衡,易有胃脹氣。
  2. 脂肪多:會減少胃酸的分泌,影響消化。
  3. 高纖維食物過量:纖維攝取太多的情況下,大便會變得很硬。攝取足夠的纖維同時,也要搭配足夠的水還有好油,才能確保排便順暢。
  4. 辛香料與酸類:會讓胃酸變多,影響消化。
益生菌功效 (圖片來源:pexels@aditya aiyar)
(圖片來源:pexels@aditya aiyar)

益生菌功效有哪些?

整理了一些常見的機能益生菌株比較,即睇:益生菌功效

選購益生菌要注意什麼?

目前市面上益生菌的劑型五花八門:錠劑、膠囊、粉包、果凍劑型。挑選益生菌是最好…詳情請看

圖片來源:illustAC、pexels@aditya aiyar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