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臍 肚臍

肚臍臭/肚臍流水怎解決?肚臍狀態反映健康隱患!醫師正確5招清潔肚臍污垢

女性健康

肚臍眼,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凹陷,卻是人體中一個容易被忽略卻又極為重要的部位。許多人可能不知道,肚臍不僅容易藏污納垢,若不注意清潔,還可能引發臍石,甚至反映身體的不同健康隱患。今次《MORE》將從肚臍污垢成因、肚臍清潔方法、以及肚臍與身體健康的關聯,全面解析這個「小洞」的大學問。

肚臍臭/肚臍流水怎解決目錄

延伸閱讀:
糞便顏色反映健康!8大類異常大便的形成及特徵 伴隨黃疸/發燒要小心
5大眼白顏色|眼白呈黃色、藍色、混濁 反映身體不同問題!

肚臍 肚臍眼,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凹陷,原來與健康息息相關。(圖片來源:IG@lalalalisa_m)
肚臍眼,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凹陷,原來與健康息息相關。(圖片來源:IG@lalalalisa_m)

回到目錄

肚臍污垢成因

肚臍,也稱為臍部,是胎兒時期臍帶與母體相連的殘留部位。,結構上有許多凹陷和皺摺。這些褶皺容易積聚皮膚脫落的角質、油脂、汗水及灰塵,形成一種混合物。若長期不清潔,這些污垢會逐漸累積,形成俗稱的「臍石」,呈現黑黑髒髒的狀態,且往往伴隨異味。臍石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滋生細菌,引起局部發炎,嚴重時甚至會有膿性分泌物,造成肚臍紅腫、疼痛,甚至擴散感染,導致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。

肚臍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肚臍眼流水是怎麼回事?

正常情況下,肚臍眼應保持乾燥,但有時會出現流水現象,原因多樣。最常見的是感染,當細菌或真菌入侵肚臍,尤其洗澡時用力摳挖或肚臍受傷未妥善處理,容易破壞皮膚屏障,引發紅腫、疼痛、瘙癢及流水,分泌物可能是膿性、血性或清澈液體。另一原因是脐尿管瘘,這是胎兒時期連接膀胱與肚臍的管道未完全閉合,導致尿液從肚臍流出,雖罕見但需及時就醫。還有肚臍周圍的濕疹,因過敏、潮濕或摩擦引起,會導致紅腫、瘙癢及流水,抓撓後更易破損,加重症狀。若肚臍流水持續不退,建議及早尋求醫療診斷與治療。

肚臍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正確清潔肚臍5招

由於肚臍皮膚較薄且位置特殊,清潔時必須特別小心,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尖銳物摳挖,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和感染。
以下是醫師推薦的肚臍清潔步驟:

  1. 頻率控制:建議每週清潔一次即可,日常洗澡時用肥皂水輕輕沖洗肚臍即可,不需過度清潔。
  2. 軟化污垢:若肚臍污垢較多或形成臍石,可在洗澡前15分鐘滴入少量嬰兒油、橄欖油或卸妝油,讓污垢軟化。
  3. 輕柔擦拭:使用棉花棒或細棉籤蘸取清水、肥皂水或酒精,輕輕在肚臍內打圈擦拭,切忌用力摳挖。
  4. 保持乾燥:清潔後用乾淨的棉籤或紙巾將肚臍內的水分擦乾,保持肚臍乾爽,避免滋生細菌。
  5. 避免刺激:清潔時保持輕柔,避免刺激肚臍周圍皮膚,防止引發肚子痛或腸胃不適。
肚臍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肚臍清潔小貼士

  • 清潔前務必洗淨雙手,避免細菌感染。
  • 使用柔軟的棉籤或紗布,避免使用指甲或尖銳物品。
  • 清潔後保持肚臍乾燥,避免潮濕環境滋生細菌。
  • 定期清潔,但不宜過頻,避免破壞皮膚保護層。
  • 若肚臍皮膚有傷口,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,保持乾燥,並適當覆蓋,防止感染。
肚臍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肚臍眼清潔不當的風險

過度摳挖或用錯方法清潔肚臍,可能導致皮膚破損,細菌感染,嚴重時會引發臍炎,甚至腹膜炎。肚臍的肌肉組織薄弱,且與腹腔筋膜相連,感染有可能由表皮擴散至腹腔,造成生命危險。此外,過度刺激肚臍還可能影響腸胃功能,導致輕微腹痛、噁心、腹瀉,甚至頭暈等症狀。這是因為肚臍附近的神經和腸胃蠕動密切相關,強烈刺激會引起腸胃反應。

肚臍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回到目錄

肚臍眼與身體健康的關聯

在中醫理論中,肚臍眼位置正是任脈的「神闕穴」,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重要樞紐。神闕穴影響腹部兩側的脾經、胃經、腎經三條經絡,與腸胃功能、婦科泌尿系統、甚至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密切相關。中醫師指出,透過溫熱敷法、順時針揉壓神闕穴等方式,可以調理腸胃機能,改善便秘、腹痛、腹瀉、胃脹氣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並對女性婦科疾病、泌尿系統疾病、偏頭痛、手腳冰冷等有輔助療效。因此,肚臍不僅是清潔衛生的重點,更是反映身體健康的一個窗口。肚臍異常如異味、紅腫、分泌物等,可能暗示腸胃或其他臟腑功能失調,值得引起重視。

回到目錄

肚臍眼異常信號及就醫建議

如果發現肚臍有以下情況,應及時就醫:

  • 臍部持續紅腫、疼痛,出現膿狀分泌物或異味。
  • 肚臍附近皮膚變黑、色素沉澱嚴重。
  • 肚臍分泌異常液體,或有持續流血。
  • 肚臍周圍出現肉粒或腫塊。
  • 清潔後肚子持續疼痛或有腸胃不適。

這些可能是感染、臍炎,甚至更嚴重疾病的徵兆,應由皮膚科或相關專科醫師診斷治療。

回到目錄

結語

肚臍眼雖小,卻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。適當的清潔和保養不僅能避免臍石和異味,還能預防感染和炎症,維護腹部健康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照顧好肚臍神闕穴,更能調節腸胃及全身氣血,促進身體平衡。日常生活中,請給肚臍多一份關注,保持乾淨與健康,讓這個小洞成為你健康的守護者。
回到目錄

肚臍眼為什麼容易藏污納垢,並形成臍石?

肚臍眼結構上有許多凹陷和皺摺,容易積聚皮膚脫落的角質、油脂、汗水及灰塵,這些污垢若長期不清潔,會逐漸累積形成俗稱的「臍石」,不僅外觀髒污且伴隨異味,還可能滋生細菌,引發局部發炎甚至嚴重感染。

肚臍眼清潔有哪些正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?

建議每週清潔一次,日常洗澡時用肥皂水輕輕沖洗即可;若污垢較多,可先用嬰兒油或卸妝油軟化污垢,再用棉花棒輕輕擦拭,避免用力摳挖;清潔後保持肚臍乾燥,避免潮濕滋生細菌;清潔時要輕柔,避免刺激皮膚引起疼痛或腸胃不適。

撰文:Echo Cheung圖片來源:Canva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