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熱是春夏季百病之源!8個常見祛濕食材+做法 整天覺得疲累不夠睡必看
春天已經到了,香港的春夏一踏出室外就濕熱黏膩,所以很多人愛待室內吹冷氣、夏天愛飲凍飲、食冰品消暑。不過,中醫角度則認為這些舉動只會使用體內熱氣不易散去,滯留於內臟之中,令到體內濕氣重,就會成日昏沉沉,食慾不振、手腳冰涼。濕熱更是春夏季百病之源,因此大家需要去濕先可以醒腦去昏沉,今次為大家介紹以下8大祛濕食材。
1. 赤小豆 比紅豆更祛濕
外型與紅豆相似,但較為細長,祛濕效用較紅豆佳,性味甘偏涼,能健脾利水,解毒消腫。
適合:肥胖型水腫、腸脹腹瀉人士。
食用方式:赤小豆的皮較硬,煮的過程需時較久,因為赤小豆偏涼,為避免寒涼,可加入桂圓、紅棗、薑片去寒,以煲出的赤小豆水代水飲用。
食用方法:嚴浩曾在《嚴選秘方》之中提供改善小兒濕疹的食療偏方。
將綠豆、百合各30克,按平常煮湯方法煮熟,連渣帶湯一起飲用,可有效減輕濕疹痛癢症狀。
除了煮綠豆湯或蓮藕湯之外,加這些利濕食材加入主食之中,像是煮米食加入米量十分之一的綠豆或薏仁、增加米飯口感,同時做到祛濕效果。
5. 薏仁 久服輕身益氣
生薏米:消腫、清熱排膿, 《神農本草經》更說:久服輕身益氣。
適用:脾虛泄瀉、水腫、風濕人士。
注意:怕肥的朋友,畢竟薏仁是澱粉,煮好的薏仁水,齋飲水就好,一日也不要喝超過500cc,裡面還是有些澱粉溶在其中。
體質虛寒的人一周1-2次即可,便秘者及孕婦也應該避免。
8. 辣(廣東人適可而止)
四川人習慣食辣祛濕,但因為廣東的水是濕熱,非四川的濕涼,所以在廣東地區食辣都要適可而止,要適乎體質不同。
適合:胃寒的人,居住在較北方的人;本身體質屬陰虛燥熱的人,應避免吃辣。
常見問題
減肚腩時有什麼要預先留意?
減肚腩方法多不勝數,但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肚腩的類型才能真正有效減走肚腩!之後,就可以留意瘦腰食物,正確地把大肚腩減細。
有沒有靜態動作可以改善肚腩?
首先,可以學習跪坐減肥,可以減肚腩、瘦腰、瘦屁股;之後可以試試川字腹肌訓練,每日只需5分鐘踢走大肚腩;最後,就是坐著瘦下半身運動,就算係office都可以輕鬆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