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飯隔夜蔬菜增致癌風險高!10種不宜放入微波爐的食物
撰文:素岐、[email protected] |編輯:Sylvia Liu|資料來源:食物安全中心報告 、MASH|圖片來源:instagram
帶飯隔夜蔬菜為何會對健康構成風險?
雖然蔬果營養含量高,但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指出,部份蔬果本身就含有硝酸鹽,如果煮熟後放置時間太久,細菌會把硝酸鹽分解成毒性較高的亞硝酸鹽,便可引起消化道的細胞癌變。



想帶飯又可以點減低風險?
1.清洗和去皮
想減低硝酸鹽變亞硝酸鹽的風險,大家可以參考以下的做法,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顯示,菜心、莧菜及西芹只須用水灼1至3分鐘後,硝酸鹽含量能減少12%至31%。而且由於硝酸鹽食可以溶於水中,因此清洗或者用水焯菜能夠減少硝酸鹽含量。

10種不宜放入叮叮的食物!
據英國食品標準局(Food Standards Agency)的建議指出,以下的不宜用來「翻叮」,大家要記住!
1. 連殼的雞蛋
由於蛋殼不透氣,將連殻的蛋放入微波爐的話,蛋裡面的水變成蒸氣,在蛋殼內壓力提高,膨脹繼而產生爆炸。以為去掉蛋殻「叮」就可行了,非也!因為蛋黃上有一層薄膜,同樣道理下,亦會使雞蛋爆炸。


2. 水果
網上有不少文章介紹過可以利用微波爐製作水果乾的,不過不是全部水果都能「叮」,例如葡萄、香蕉、草莓和奇異果都不可以,只有蘋果可以;將它切片再「叮」2-3分鐘就能變成水果乾!

7. 米飯
晚飯很容易會有多的「隔夜飯」,不過其實米飯翻叮並沒有太大的問題,反而應注意米飯的儲存方式。未煮熟的白米也可能會產生細菌孢子,引致食物中毒,如果米飯儲存不當,孢子儲產生毒素,就算再用高溫也殺不死細菌。
拆解迷思:食得多叮叮食物易生癌?
食安中心指出暫時並無科學證據證明以上說法。反而以高溫烹調肉類時,如燒烤、烤焙等,有機會釋放出HCAs(雜環胺),而某幾種HCAs為世衛列為可能(probable)及或可能(possible)致癌物質。肉類在攝氏100度或以下、及以較短時間烹煮,只產生微量的HCAs。因此,使用微波或白灼所產生的HCAs份量會較少。


迷思2:食物營養會流失?
我們經常覺得用微波爐烹飪會不太健康,事實卻相反。註冊營養師Gloria 指出,以微波爐來煮食的話,會用上較少的水,亦能縮短煮食的時間,比起傳統的煮法流失更少的營養,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甚至鼓勵以微波爐煮食。如水溶性維他命C 為例,用白灼的方法來煮西蘭花會流失33-38% 的維他命C,快炒則24%,微波爐是16%。
註冊營養師 Gloria Tse(FB: 註冊營養師Gloria- Nutri Life)
澳洲註冊營養師及體適能運動教練,為Nutri Life 營養顧問中心創辦人。最愛在facebook與大眾分享愈食愈fit的心得。反對節食,堅持減磅是食得飽肚,食得開心。